生育率降低这事,背后的原因到底是啥?

2023-08-28 04:52:26    来源:乌有之乡

前几天跟几个朋友聊起生育率这个话题,大家对于生育率降低这事背后的原因都很感兴趣。别看这事与大多数人都息息相关,但是对于背后原因的解释却往往大相径庭,所以今天这篇文章也聊聊我的观点,当然这也只代表我自己的观点。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很多人一个最直观的感受是什么?就是现在生孩子这事成本实在太高了,不仅仅是经济上直接支出的成本,时间上、关爱上都需要花费巨大的精力成本。还别说什么回报不回报的,现在年轻人没谁还指望什么养儿防老,能成功把孩子从出生带到大学毕业,孩子毕业以后可以自食其力,那就算谢天谢地了。要是将来还得再支付孩子的结婚成本,真是想想就头疼。

但是对于这种直观的感受,大家的解释却完全不同。

有的人觉得,都是现在的年轻人生活条件好了,吃饱了反而变得自私了。个个只想着自己生活得好一点,舒服一点,自由一点,全然不管什么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要说生活成本,老一辈生活质量和物质条件比我们这辈差得多了去了,怎么他们那辈又愿意生?

而很多不想生孩子的年轻人的想法其实恰恰相反,他们会觉得自己过得本就一塌糊涂了,如果生个孩子仅仅是重复自己的生活,甚至比自己过得更难,那生孩子这事反而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表现。要说自私,老一辈生孩子的那个年代,养儿防老的思想还非常普遍,今天的年轻人哪个还会想着生个孩子来获取点经济回报?所以能简单说他们自私吗?

很显然,这事如果只是从什么自私,责任的角度去解释,是解释不通的。

我们还得从生孩子的成本这个最直观的现象出发去找原因。从个人家庭去看,生孩子和养孩子的成本,是这个家庭需要支出的一系列生育、养育、教育的各种支出,包括金钱、时间、家庭陪伴等等。但是如果我们从社会的角度去看,那它就是维持劳动力的再生产所需要支出的社会成本。

一个社会要维持再生产,就需要劳动力。这一辈的劳动者老了,就需要下一辈的劳动者补充进来。因此一个社会必须要有一定的生育率,保证这个社会的持续再生产能继续下去。

可是,维持劳动力的成本是什么?很多人恰恰就是忽略了这一点。

在劳动力作为商品的社会里,劳动力的价值,就是维持劳动力的占有者所必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资本论第一卷》

啥意思?很简单,一个劳动者,作为自己劳动力的所有者,在失去了生产资料以后,唯一的生活途径就是把自己的劳动力拿到劳动市场上去卖。能卖多少钱呢?这个卖的钱就是你的工资。

很多人以为这个工资是你能力的等价交换,其实不然,能力的等价交换只是表象,它的实质是维持你的再生产所必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倘若真是什么能力的等价交换,那这个社会早就实现全员按劳分配了,哪里还会搞出那么大的贫富差距?其实大家只要想想自己工资到底能买些什么,就很清楚劳动力的价值是维持必要生活资料这句话的含义了。

当然这只是一个标准线,并不是衡量好的一个绝对的量。它会随着社会再生产的变化而变化。

那么,这里面维持劳动者所必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也就是我们说的工资,它包括哪些部分呢?

有这样三个部分:

首先,是维持劳动者自己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比如你找了家公司上班,那么工资起码要能维持你自己的基本生存,否则这个生产活动就开展不了。

其次,还要包括劳动者养活他的家属所需要的生活资料。要使社会再生产能够继续,而不至于这一代劳动者死完了就没有劳动者了,就必须要有新的劳动者不断出现在市场上。所以必须要有一定的生育率,因此这个必要生活资料也就包括子女所需要的那一部分生活资料,以及养家的成本。

第三,劳动力的教育费用。要从事某项劳动,劳动者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必须接受一定的教育和训练,不管是技术上的,人格上的都需要支付成本。随着社会生产的技术化水平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这个劳动力的教育,也就是保证能适应现代化生产所需要的劳动者的技术水平的培育费用,往往越来越成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作为一个劳动者,不但自己要学习,你的孩子也需要各种教育成本,否则将来长大了就会被劳动力市场淘汰。

所以生孩子的成本是啥?实际上就是后两项,一个是生养的成本,一个是教育的成本。

明白了一个社会必要的生活资料的三项支出,就很容易明白为什么我们的爷爷奶奶那辈,甚至包括一些上年纪的父母辈,为啥他们的物质条件那样贫瘠,但是在生孩子这事上绝不含糊了。那一辈的年代,小农经济是占据着绝对的社会生产比例的,那样的经济生产下,不仅孩子的生养成本低,孩子的教育成本更是可以忽略不计。小农经济时代,对于占绝对生育主力军的农民来说,教育成本就是带着孩子干农活的成本,这是教育支出吗?这妥妥的增加家庭劳动生产力。一个孩子稍微长大些就可以干农活了,不但可以干农活,大的孩子还可以帮忙带小的孩子,这又节省了带孩子的成本。很多我们父母辈都有这样的经历,自己才十岁出头,不但要帮着干家里的活,还得帮着带弟弟妹妹。那个年代很多孩子不是父亲母亲带大的,而是哥哥姐姐带大的。这一点现在农村大一点的父母辈感受非常深刻,我记得我小时候,我妈就经常和我说,她说自己小时候去读书,还得背着我小舅去,身上还带着一个饭盒,里面是为我小舅专门准备的一点白米饭,自己只能吃玉米饭或粗糠饭。

那一辈生孩子的时候,不会去想着孩子将来要干什么工程师,医生,律师,对于绝大多数农民来说,生孩子就是增添一个家庭劳动力,孩子将来也还是继续当农民,一个家庭劳动力越多,尤其是男劳动力越多,还不容易被其他家欺负。如果一个家庭男劳动力缺乏,不但家庭生活会更困难,而且还容易因为人丁单薄被欺负,更不要说还要考虑将来养老送终的问题了。

但是随着社会小农生产的解体,社会化大生产时代来临,社会的经济基础也就变了,于是生养和教育的成本就大大改变了。

一个社会的劳动力必要的生活资料的成本,是由这个国家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决定的。比如与落后的农业国家相比,一个工业化发达的国家,自来水、电、交通工具等等费用的支出,就是这个国家劳动者维持生产和生活所必须的,但是在一些落后的国家,就不是这样。而一个国家工业化程度和现代化程度提高以后,它的生活文化水平也会相应提高,劳动力需要的必要生活资料的水平也就会提高。所以为啥一个国家的生育率常常会伴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反而降低?而一些落后的国家和地区,生育率却反而很高。

其实这不是工业化的问题,本来工业越发达,科学技术水平越高,表示生产力越发达,物资越丰富,生育率本应该提高才对。但是因为资本主义的分配秩序,决定了发展的成果不会落到无产阶级劳动者手里,所以随着生活成本越来越高,但是维持必要生活资料的工资却越来越低,以至于无法再支出必要生活资料的后两项,即生孩子和教育孩子的费用,于是生育率就降低了。

生育率降低了,从社会层面来说,就是社会上劳动力的再生产被阻断了。从家庭个人层面来说,就是劳动者的工资水平,即他们所赚取的必要生活资料的费用,已经无法维系新劳动者的再生产。换句话说,不能维持当下社会的经济文化水平里,孩子的生育成本和教育成本。

那么有人会说了?为什么一定要给孩子那么好的教育条件,成长条件?我们小时候那点生活成本,不一样把我们这批人养大了?不一样加入到了社会化、工业化大生产的劳动大军吗?

有这个想法的人,是因为不明白资本主义发展必然创造出大量相对过剩人口的规律。

在资本主义刚发展的阶段,是需要大量劳动力的,这个时候往往大家都有工作,搬砖的,打螺丝的,技术员,会计等等各行各业都需要劳动力去发展,没有劳动力,资本主义无法获取剩余价值,是发展不起来的。

但是,资本的发展伴随着的是资本的积累和集中,而资本的积累和集中,伴随着的就是大量相对过剩人口的产生。

这里面的原因是什么?不着急,我们来认真聊一聊。

资本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增殖就成为了它唯一的使命,如果它不能实现增值,那么这个资本的代言人,也就是资本家就会在资本竞争中被淘汰掉,然后立刻换上一个新的可以使它增值的资本家。比如,一个公司开一个新项目,如果这个项目不能赚钱,那么它毫无疑问会被立刻砍掉。当然有的项目暂时不赚钱,或者那个项目是用来为其他赚钱的项目服务的,比如引流之类的,但归根结底还是要赚钱,否则必然要被砍掉。一个公司也是这样,如果不赚钱,也同样会被淘汰掉,这一点倒不用多解释。

而随着资本的不断增值,在私有制的条件下,我们就会发现资本越来越集中到少数人的手里。这是因为大资本远远比小资本更有竞争优势,因此小资本会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越来越被挤压和淘汰,最后总是要逐渐走向集中,即使你反对垄断,但是依然也仅仅是延缓了集中的时间,使得竞争更活跃,使得大资本的产品质量、服务更好,但是改变不了大资本消灭小资本,逐渐走向集中的规律。这个规律表现出来,就是我们看到的贫富差距的扩大。

而在资本的发展过程中,随着技术水平的发展,大企业因为更加容易采用新技术,甚至更加有实力创造新技术,这也进一步加速了集中优势和速度,同时也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以前一百个人干的活现在一台机器就可以干了,以前一百个门店干的活,现在一个淘宝店就可以干了。你以为劳动者的春天就来了?错,技术的发展带来的不是就业,而是失业。

那些小生产者,小实体店主会迅速被技术的发展和资本的集中而卷入失业大军,成为无产阶级的一员。当然,这个过程中,会诞生新兴的产业、商业和服务业,来吸纳这些过剩人口,这是资本主义发展进步性的一面。但是同时,大家不要忘了一个事实,一个不可撼动的规律,那就是新诞生出来的产业,商业,服务业,它们依然是遵循着资本逐渐集中的规律的,大量的服务业,第三产业的工人白领,依然是处于被资产阶级剥削的位置,不管你新诞生什么行业,都依然遵循着这个行业的资本逐渐积累和集中的规律。

也就是说,当什么新兴产业、商业、服务业领域的资本都不断地积累和集中的时候,大量的相对过剩人口,甚至绝对的过剩人口就不可避免的产生了。

相对过剩人口和绝对过剩人口不同,绝对过剩人口是根本没有工作。相对过剩人口,指的是那些时而就业,时而失业,流动性很强,收入极其低廉的人;也包括一些一边还继续维持小农生产,比如一边还种点地,但一边又打点工的潜在过剩人口,这些人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具有非常大的成为绝对过剩人口的风险;以及还包括一些因为过度劳动而早衰,或者是缺少资本家所需要的文化技术,往往经过多次失业以后,很难再找到工作,他们没有固定的职业,只有依靠从事家庭劳动和打零工等勉强维持生活。

总之,是一些时而就业,时而失业,具有强烈的潜在失业风险,甚至只能打点临工维持生活的人。

相对过剩人口的产生,使得劳动力市场上充斥了大量的劳动后备军,必然就要卷起来。这种卷从社会层面看是被动的,但是从劳动者个人去看,又是主动的。这是因为从社会面看,是因为劳动后备军的产生不可避免的卷了起来,但从劳动者个人去看,他们为了不沦为相对过剩人口,甚至绝对过剩人口,只能拼命的去卷。这一点大多数上班族应该感同身受,大家都不想卷,但是又不得不逼着自己去卷,最后实在卷不动了,发现卷了半天反而越来越穷的时候,他们才会想着去躺。同样的,对工厂工人有过接触的就很清楚,你以为有哪个老板会拿着皮鞭去逼你加班?根本不会的,没哪个老板那么蠢,他根本不需要这样去做,当一个工人不加班就只能拿基本工资,只有通过加班拿加班费才能养活自己和家人的时候,老板不给他班加,他反而不愿意去干,吵着闹着要加班。

大家这么一卷,那时候原本还能勉强维持必要生活资料的工资,就会因为工人白领自己的竞争,而被压低到维持必要生活资料的条件以下。于是伴随着财富在资本家一极的积累,贫困就同时在工人白领这些无产者一极积累。贫困越积累,消费就越发不足,生产也更萧条,那时相对过剩人口就会更多,社会危机可不就来了嘛。

关键词: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