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速讯:《此处葬曹操》出版:再现考古发掘始末,还原真实可靠的曹操形象

2023-06-21 14:33:07    来源:工人日报

早在1998年4月,河南安阳西高穴村村民徐玉超发现的一方青石墓志上,提及“故魏武帝陵”的方位。学者们曾赴西高穴大墓考察,认为该墓葬的级别很高,很可能就是曹操的高陵。


(相关资料图)

2009年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北京发布了“曹操墓在河南安阳被发现”的新闻。这则新闻瞬间引起了舆论的关注。一时间,在网络上,关于曹操墓的真伪等诸多问题,“挺曹派”和“反曹派”争论不休。

此后,经过十余年的研究与论证,在西高穴大墓的基础上修建的博物馆——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定于2023年4月27日举行开馆仪式,4月29日正式对外开放。尘封1800余年后,曹操高陵遗址以及墓中出土的文物,得以与大众见面。

值此之际,中信出版·大方邀请南方科技大学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唐际根教授,通过新书《此处葬曹操》为读者带来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通过解读曹操高陵的考古与研究成果,透视曹操的生前与身后。

在《此处葬曹操》中,唐际根教授以生动的文笔再现了考古发掘的始末,以考古发掘资料与文献对证,解开西高穴大墓的墓主身份之谜,同时以一系列关键证据系统回应此前公众对曹操墓的质疑,最后用科技与人文结合的研究方法,透物见人,拨开后世诗文小说笼罩在曹操身上的神秘面纱,还原出最真实可靠的曹操形象。

唐际根教授曾长期担任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安阳考古队队长,他在曹操高陵发掘期间,常常进入墓室,见证了曹操高陵发掘的重要环节,观摩了墓内种种重要遗迹现象。受曹操高陵发掘领队潘伟斌先生之邀,他还得以反复端详墓中出土的重要文物,从曹操的头骨到“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以及“胡粉二斤”石牌等等。唐际根教授有着丰富的考古经验,尤为擅长通过科学与人文结合方法进行研究,再以深入浅出的语言向大众传达研究获得的结论。他把曹操高陵的墓室结构生动形象地归纳为“四室两厅”,让人过目不忘。

在他的阐释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曹操是一个南征北战的军事家,是一个重视农耕、心系天下的政治家,是一个对酒当歌、登高而赋的文学家,还是一个勤劳简朴、一生清白的人,他至死也没有篡位。这些都与《三国演义》里塑造的奸雄形象大相径庭。

面对网络上关于曹操墓葬认定的诸多争议,2010年1月28日,国家文物局曾表示,“曹操高陵的考古发掘、学术认定和研究成果公布等程序,符合考古工作规程”。备受争议的曹操墓认定问题,得到了国家文物局的正面认可。

但关于曹操墓的讨论至今余响未绝,面对大众关心的诸多问题,例如曹操为什么葬在安阳?“七十二疑冢”到底是真是假?出土石牌为什么有简体字?为何不给人骨做DNA?为何不做碳十四测年?“唐朝的黄豆”如何蹦进了曹操墓?墓葬中的两名女子是谁?唐际根教授也从专业的角度,深入浅出地在书中逐一做出了回应。

曹操病故于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距今已有1800余年。面对埋葬曹操的群山,北宋宰相韩琦曾写下诗句:“西山遗冢累累在,衰草寒烟几度秋。”曹操已经在这里度过了无数的悠悠岁月。

大江东去,岁月能够带走前人在地上创立的丰功伟业,但带不走他们在地下为自己遗留的寝骨之所。在唐际根教授所撰的《此处葬曹操》中,读者可以透过墓葬,看到一个更加真实的曹操,看到他身上不可磨灭的气魄、志向与梦想。正如书中所说,看到曹操高陵里的慰项石,才能真正读懂那首《龟虽寿》。

此外,《此处葬曹操》的装帧设计也独具匠心。墓葬中的曹操和文献记载的一样,是简朴的,因此在设计时也用了极简的风格。曹操喜欢穿白衣、红色披风,因此护封采用汉代流行的红色,汉隶“此处葬曹操”五字烫金,简约又有王者气象;白色的内封上是最能反映曹操一生志向的《短歌行》。(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陈俊宇 通讯员郭宇翔 王晴)

关键词:

X 关闭

X 关闭